20091110

我看選美

好幾次有機會碰上選美出身的朋友,問伊人會去參加選美的理由?答案不外乎朋友推薦報名參賽、工作不如意又不知道該轉做那一行、想趁年輕去做一些值得回憶的事、因失戀所以去參選,乍聽之下選美似乎是個可以辨別人生方向,肯定自我價值的舞台。

我們都是看選美長大的,每每看見佳麗們在台上一再重複說著:“我美麗因為我有自信、我有權力美麗、智慧使我美丽”等口號時,就像是通過這些口號說服自己、催眠自己─“我值得美麗!我擁有智慧”女人的天性是容易相信别人,而不相信自己,或許因此一旦迷失了、看不見自己了,對自己失去信心時就選擇走向選美的舞台,公開讓評審及觀眾來批判自身的美麗與智慧究竟值幾分?

觀看本地近期剛結束的選美賽,有一回淘汰環節令我印象頗為深刻。有位佳麗因評審建議她應多看書提升自身內涵,於是她選看了如何融入上流社會的書;結果她被淘汰出局,主持人語重心長告訴她:“評審叫你看書,但你卻看錯書,對不起,你無法留下!”我當下很好奇該名佳麗會否覺得很無辜,明明聽從了評審的話卻落選,但更好奇她選看此書的動機是?希望她傷心過後可以明白,不管是踏入娛樂圈或是上流社會的門檻,狹隘的想法無法讓人生走遠。

儘管選美曾引起不少爭議,但世界各國各地選美賽依然不斷,近年來選美賽更不再是女性的專利,美男秀一樣讓人看得不亦樂乎。人类对美的追求是天性,選美是對美的一種需求,觀眾願意花時間坐在電視前,任美人刺激視覺感官,商家願意投資花費,電視台可憑選美發展為一种产业促進可觀的经济效益。

最怕的是佳麗們不明白,選美只是一場遊戲,選美過程可讓佳麗迅速累積“行銷自我”的能力,冠軍名銜可令人一夜成名,但一年後還是得由新名字取代。相反具備美貌與能力的人,縱然在選美時只能坐亞或坐季望冠,名字卻終究被人認識了、也記住了,當中名字有香港的佘詩曼和胡杏兒;本地有林佩盈和吳俐璇。

《原載11月9日星洲型時代版:選美教會我們的事》

2 条评论:

匿名 说...

哎哟~这怎么好意思呢?

很同意你所说的,选美确实是一个可以迅速让人累计“自我行销”能力的平台,但这也得看产品本身的价值与实力。

品质欠佳的东西,如果还硬生生被摆上台,所有细节被迅速放大,on stage 的寿命也变更短。

很可惜,了解这个道理的女生,并没有多少。到最后,机会真的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某某年的亚军上

cling 说...

嗯,所以我覺得有時候参賽者還是要具備自知之明或準備好一點才去參加比賽較好,免得在選美舞台上出丑!

好久之前就好奇,怎麼拿冠軍的佳麗好像選美1年後就不見了蹤影,倒是亞軍或季軍得主後來反而在圈內創出一番佳績,所以拿到冠軍不等於就會紅!後面得需要付出的努力還是很多!

看得出來,你是很努力的2000年亞軍 :)